案例解读丨不听不信,切勿转账!谨防这些新型金融骗局

“您的账户涉嫌洗钱,为了证明您的清白,您必须将存款存入指定的‘安全账户’”; 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数字人民币预约登记”,并带有URL链接; 货币投资; 冒充律师、银行员工等发布“信用修复、洗白”、“专业反催收”、“代理自首”等虚假信息……

近年来,金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宏旺财富搜集近期频发的金融诈骗案例,为消费者提供“避坑”指引,提醒消费者理性投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套路一:“您的账户涉嫌洗钱”,冒充“公诉人”电话诈骗

案例:王阿姨接到一个自称是警察的陌生人打来的电话。 电话称,王阿姨的账户涉嫌洗钱,将面临拘留、逮捕等处罚。 为了自证清白,所有账户存款必须存入指定的“安全账户”妥善保管。 对方还将所谓的警员证、身份证、逮捕令等证件的照片发送到王阿姨的手机上。

提醒:公安机关不会要求公民通过电话、QQ、微信等网络方式办案,也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号”。 凡是通过电话、短信提及此案并要求转账、汇款的人,切勿轻信!

当接到“00”开头的陌生电话时,建议立即通知家人和朋友,或拨打110咨询警方,切不可轻易配合对方操作。 如果您不小心被骗,请保留相关证据,拨打110或到当地派出所报警。

套路二 假冒金融APP,先获利再制造故障实施诈骗

案例:陈某下载假冒“平安证券”APP,并跟随微信群中的“老师”进行投资操作。 一开始我投入了5万元,盈利后又追加了20万元。 结果,投资持续亏损。 陈先生打算提取剩余资金,但多次未能提取现金,平台敦促他继续加大投资。 陈发现了一些异常,然后平台就无法访问了。

提醒:部分诈骗平台自称拥有“国企背景”,以“国民头像”名义吸引用户,以“人物头像”模式发展线下。 建议不要随意下载假冒金融应用。 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有理财需求就找正规金融机构,并到官方网站下载相关APP。 不要盲目支付所谓的前期费用。

套路三:引诱投资“数字货币”

案例一:老人来银行要卡,称是用来购买数字货币的,并向柜员展示了与他人的微信聊天记录。 该联系人自称“人民公仆”,并向老人发送了多个“数字货币”相关视频、网站链接以及在某平台开立银行卡的详细流程步骤。 老人称,他与对方保持了3年的联系,并已向对方转账1万多元用于“数字货币”投资。

案例二:有朋友向王某推荐“央行数字货币”交易网站,称“央行数字货币”价格实时波动,用户可以通过在线交易“央行数字货币”获利。 登录网站后,王某点击充值,显示“充值通道正在维护,请联系在线客服充值”。 咨询客服后,他被告知将资金转入个人银行账户。 张先生起疑后,致电银行询问,确认这是一个诈骗网站。

温馨提示:真正的数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币,相当于纸币和硬币,不存在交易投机的空间。

套路四:利用急需贷款资金的心理,伪造贷款合同进行诈骗

案例:廖先生通过微信联系到一位自称是某银行个人贷款客户经理的客户经理。 “客户经理”利用廖先生急需贷款资金周转的机会,诱骗廖先生签订了一份伪造的贷款合同,并要求廖先生按照合同规定,支付贷款金额的30%,即15000元,将存入他的银行账户,然后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完成“信用资格”验证。

温馨提示:银行贷款合同均为标准版本,合同名称规范,条款完整严谨,绝不涉及客户在贷款发放前支付其他费用。 如果在网上申请贷款业务,申请人必须亲自办理,不要相信缴纳贷款手续费的谎言。 如果您线下申请贷款业务,可以到银行网点咨询。

套路五:“信用修复、洗白”不可信

案例:某消费者发现信用报告上存在较多逾期记录,影响银行业务审批,于是找到非法中介,试图修改逾期记录。 不法中介会编造理由、伪造材料甚至卷款潜逃,不仅损害金融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甚至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温馨提示: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等术语。 凡是声称合法、收费的“征信修复”都是骗局。 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将在欠款和利息还清后保存5年,不会伴随您一生。

套路六:谨防“投资养老”、“以房养老”等养老诈骗

案例:不法分子经常出现在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利用小恩大惠来博取老年人的好感,降低老年人的警惕性。 例如,通过组织参观、参观、讲座、赠送礼品等方式,意在赢得老年人的信任和青睐。 老年人降低警惕后,又趁机对老年人进行道德绑架,进行虚假宣传。 最终目的是骗取老人的钱财。 此外,还以“住房养老”为名,引诱老年人抵押房产,骗取资金。

提醒:理财产品的承诺收益率如果超过6%,就会打一个问号,如果超过8%,就非常危险,如果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保本高回报”就是金融诈骗。 “住房养老”往往是“以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欺骗消费者进行房产抵押,甚至导致负债。 建议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在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前,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并与家人讨论。

套路七:承诺代理全额退保,实则暗藏风险

案例:“全额退款、专业维权、不成功不收费……”这句话正好击中了何先生的需求,他赶紧联系了“自首中介”公司。 在“退保代理”公司的协助下,何先生很快找到了保险公司的“过错”。 几天后,何先生和他的“朋友”来到保险公司柜台,声称自己在投保时被销售误导,不了解保险责任,要求退还保费有薪酬的。 但经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核实销售记录后,何先生在投保过程中保险公司不存在误导行为。

温馨提示:正常退保会产生一定数额的退保费用,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提供的风险保障服务、分摊的运营成本等; “代理自首”黑产业是一种诈骗、骗取钱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已被严厉打击。

(以上综合中新网、民生银行、浦发银行、财新人寿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