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 “数字人民币”诈骗陷阱频现:捂好钱袋,勿轻信陌生短信

随后,冷静下来的付先生感觉不对劲,便查看了自己的银行卡,发现卡内的1万元已经被转出,随后报了警。

针对此案,苏州市反通信网络诈骗中心提醒消费者,目前数字人民币需要通过官方平台申请,并以随机抽奖的形式发行,且申请时限有限。 广大群众应擦亮眼睛,寻找官方渠道。 不要相信陌生和未知的短信,也不要点击可疑链接。 对于资金交易以及要求输入账户和密码的情况,请务必谨慎。 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别忘了留个心眼,捂紧钱包。

“除了短信钓鱼链接之外,基于数字人民币的欺诈活动还以数字人民币App等欺诈性移动应用的形式存在。消费者在积极参与数字人民币试点过程时应寻找官方渠道。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您可以拨打市民热线进行咨询。” 金融科技专家苏晓锐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提高警惕,远离陷阱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本案发生之前,全国各地已发生多起以“数字人民币”为诱饵的非法网络诈骗案件。

据媒体报道,2020年5月,一对中年夫妇前往中国银行五邑支行咨询央行数字货币(DCEP)测试相关问题。 声称央行数字货币测试是朋友推荐的,央行将在雄安、苏州、深圳、成都四个城市进行数字货币测试。 现在他被邀请参加雄安一家公司的测试,但他必须先付款。 测试完成后,将返还一定数量的测试资金,以加倍费用。 鉴于两会期间不允许公开测试,我们只能先支付前期测试经费。

夫妇俩出示了朋友发来的央行测试DECP的相关通知。 庆幸的是,该行工作人员认定该客户涉嫌遭遇冒用中国人民银行名义冒充或推销法定数字货币的风险。 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说下,客户主动取消了交易,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

2020年10月,深圳市龙华公安分局发布信息显示,微信群中流传一些特殊广告,声称只要缴纳50元至500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享受“分享补贴”和“国家给予的福利”。 人民福利”,并声称当大公司上市时,将获得价值数亿美元的电子货币。如此明显的骗局,不明真相的公民仍然抱着一夜暴富的幻想,交纳会费,等待“红利”。

2020年12月,本报报道称,部分社区内部聊天消息涉及“数字人民币”、“e-CNY”、“DCEP”等关键词,并在群内招募推广人员。 这些社区通过混淆真实的数字人民币信息,将其嫁接到自己推广的“央行国际数字钱包PLUS”上,宣传即将推出并与数字人民币绑定,并向个人和企业推广服务,从中获利。

对此,苏晓锐表示,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诈骗活动越来越猖獗。 它在不断完善,但普通人对其试点逻辑和使用方法缺乏了解,识别能力不足; 三是相关诈骗活动相对隐蔽,且多集中在网上。 一方面,相关监管执法部门需要加大数字人民币相关试点项目的宣传普及,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别能力;

事实上,早在2019年11月,央行就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银行尚未发行法定数字货币(DC/EP),也未授权任何资产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目前仍在处理中研究和测试。 市场上交易的“DC/EP”或“DCEP”并不是合法的数字货币。

此外,央行还强调,所谓发行法定数字货币、冒用中国人民银行名义在资产交易平台推出“DC/EP”或“DCEP”进行交易,可能涉及欺诈和传销。 广大公众应提高风险意识,避免轻信,防止利益受损。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孟波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目前,基于数字人民币的诈骗活动主要有理财传销类、内测APP类、抽奖短信类等。 电信诈骗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民个人信息没有得到充分保护。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安全性、加强数字人民币交易信息的保护、加强监管等方式来控制这种乱象。

孟波强调,现在数字人民币需要通过官方平台进行申请,并以随机抽签的形式发行,且申请时限有限。 大家要增强风险意识,寻找正规渠道,不轻信陌生短信,不点击可疑链接,谨慎进行涉及资金交易、需要输入账户密码的操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