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不务正业”赚到的400亿,他要做衣服

雅戈尔的老板李如成曾有两个外号:宁波地产一哥、服装界巴菲特。

以服装起家,靠房地产、投资致富后,雅戈尔于2022年5月17日发布公告:将价值13.6亿元的普济医院及相关资产捐赠给宁波市政府。

为什么捐,雅戈尔的理由是:下定决心淡出多元化,回归做衣服。

01

第 N 次回归

这并不是雅戈尔第一次宣布回归专注服装主业。

十几年来,一手把雅戈尔打造成中国西服衬衫领头羊的李如成,每隔几年就会喊话,公司要回归服装主业,做大做强。

2012年,当雅戈尔第一次呼吁回归时,正是雅戈尔内忧外患之时。

此前回报丰厚的房地产,却因行业低迷而陷入困境,以至于该公司营销总监在微博上发牢骚,抱怨宏观调控,还丢下“大家都会窒息”的狠话。到底”。

雅戈尔主营服装业务当时也陷入困境,手中有20亿元库存,还因为质量问题被山东消费者起诉。

在宁波,杉杉集团老板、永派服装三大巨头郑永刚此时也给业界通报:房地产热潮已经过去,谁还继续搞下去都是傻子。

更糟糕的是,当年股市也低迷。 上证指数连续三年下跌。 雅戈尔上市公司股权账面亏损超过16亿元。

股东骂李如成,员工不满意。 《证券市场红周刊》当年写过一篇报道:雅戈尔员工评价老板——“把做衣服的血汗钱都白拿了”。 ,“一将无能,三军疲惫”。

2012年,李老板十分被动,只好向大家表明自己的态度:“严格控制房地产投资,及时调整投资规模,集中资源做品牌服装。”

但李如成话音刚落,雅戈尔就拿出了30亿元,参与了西气东输工程的投资。

2013年,据郑永刚透露,李如成“又出丑了”。 5个月时间,雅戈尔拿下价值近24亿元的土地。

2016年,雅戈尔再次喊出了做大服装主业的口号。 李如成的说法比上次更加坚定,声称“五年再造一个雅戈尔”,并找到了因果关系——“如果雅戈尔真的要做强做大,服装就是我们的核心。”

不到一年,李老板又变卦了。

2017年,雅戈尔拿地39.9亿元。 7月,宣布成立上海雅戈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目的是“做强做大公司房地产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8年,股市和房地产都处于低迷状态。 雅戈尔在宁波开发的“紫玉花园”与北京的“紫玉别墅”发生碰撞,并被提起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诉讼。

陷入困境的李如成又跳起了摇摆舞。

这次语气更高了:美国有耐克,德国有阿迪达斯,雅戈尔完全有能力成为这样的企业。

面对媒体,李老板也开始了自我批评,“有一段时间,他似乎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只想着赚钱。” 此外,他坦言,从2007年开始,雅戈尔的服装业务已经停滞了十年。 年。

但李老板最终又滑回了梦想的对立面。 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雅戈尔已在上海、宁波、兰州等城市拿下16块土地。 仅上海浦东的一块土地,该公司就斥资17.56亿元人民币。 这笔钱比公司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还多。

当雅戈尔大举拿地的时候,李老板却在竖起旗帜。

2019年是雅戈尔成立40周年。 在《致股东的信》中,李如成再次表达了重新审视服装主业的想法——把雅戈尔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时尚集团。

担心外界不明白什么是“时尚集团”,时任雅戈尔集团副总经理胡刚高干脆上台解释:“未来,雅戈尔这个上市公司,将是一家纯粹的服装企业。”公司。”

企业的主业是什么,当然可以由企业家自己决定。 但这种反复的横向跳跃,不仅是商界罕见的怪象; 也让人觉得李如成的话不可信,不靠谱。 也让外界无法理解雅戈尔。

有海外媒体得出的结论是,除了股票和房地产投资业务外,雅戈尔的其他业务已经变得无足轻重。

02

赚400亿

这种“无足轻重”的评价其实有点夸张。

雅戈尔2022年中报中,虽然房地产和健康旅游板块营收62.79亿元,占据大头65.79%。 但营收28.43亿元的服装板块依然占比29.77%,加上营收占比5.71%的纺织板块。 说这些业务“微不足道”还不够严谨。

历史上的李如成是一个亲自接触剪刀和针线活的裁缝,历史上的雅戈尔也是靠服装发家的。

1981年的宁波,青年服装厂的工人李如成感觉自己即将失业。

这是1979年,20多名知青集资2万元安置费创办的小工厂。 刚刚起步的“青年”服装厂主要为国营工厂加工背心、裤子、袖子。

用老工人的话说,这家工厂“连有袖子的衣服都做不了”,他们快不行了。

1982年,青年制衣厂发出通知:全体员工放假三个月。 虽然没有任何理由,但谁都知道,这是让人自生自灭。

这时,进厂才一年多的李如成就展现出了他“能干”的一面。 他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吉林一家大工厂接到了面料加工的订单。

李如成立即前往东北,两天喝了五顿酒,才拿下生意。 靠着一年20万多元的利润,将服装厂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

“能人”李如成成为青年服装厂厂长。

图片[1]-拿着“不务正业”赚到的400亿,他要做衣服-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但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李如成用了三招,让青年服装厂从当时无数的街头小厂中脱颖而出。

第一招是“抱大腿”。

当时的上海是中国服装业的高地。 李如成在上海找到了“凯凯”品牌,并采用了有偿合作的方式。 “凯凯”提供商标和相关技术,“青春”作为分厂自行生产和销售。 合作第二年,青年利润从40万元飙升至上百万; 第三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利润翻倍。

第二个技巧是创建自己的品牌。 1986年,青年工厂推出第一个品牌“北仑港”。 三年后,北仑港品牌衬衫年销量达到300万件。

第三项措施是建立合资企业。 1990年,青年制衣厂与澳门南光公司合资成立工厂,并利用“Youth”的英文谐音取了一个听起来洋气的名字“Youngor”。

虽然长期以来雅戈尔的手艺不高,但就连李如成也自嘲道:当时我们做裤子,两条裤腿差了三厘米。

然而,在商品短缺、需求急剧增加的时代,具有时尚感的雅戈尔衬衫、西装迅速打开了市场。 到1991年,公司利润达到2000万以上,逐渐成为西服、衬衫之乡。 品牌老板。

对于这个“老大”,同为雍派服装巨头的郑永刚并不买账。 他曾评价:“我走后,他自然就是老大。我来了,我就是老大。”

至于杉杉和雅戈尔谁是“老大”,虽然争议颇多。 但有一个事实很难否认。 1997年前后,雅戈尔已经是宁波知名的大型私营企业,而让其强大的就是一针一线的服装业务。

1997年,宁波商业银行成立,当地政府希望雅戈尔参与。 尽管担心“银行不好做”,李如成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以每股1.01元的成本进入。

银行业的发展壮大让雅戈尔受益匪浅。 2007年,原宁波商业银行更名为宁波银行后成功上市,股价一度上涨至41.39元。

图片[2]-拿着“不务正业”赚到的400亿,他要做衣服-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2021年2月3日,宁波银行发布公告,截至2021年2月2日,雅戈尔减持计划已完成,共减持2.9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4%。 近六个月来,雅戈尔累计从宁波银行套现100亿元。

在李如成主导的雅戈尔投资中,最具标志性的一战就是投资中信证券。

1998年雅戈尔入局时,持股成本仅为1.7元,总投资成本仅为3.2亿元。 熊市期间,李如成一度想扔掉中信证券的股票,结果差了几分钱,这才成就了李如成的投资神话。

2007年,A股经历了大牛市,上证指数升至6124点。 作为国内券商的龙头,中信证券享有最丰厚的溢价。 雅戈尔当年出售股票超过4500万股,获利16.51亿元。

那一年,雅戈尔的净利润总额为24.76亿元,而2006年,这个数字仅为7.726亿元。

2007年初,一家金融咨询机构的负责人在宁波认识了李如成。 当时,中信证券的股价上涨最为猛烈。 只是一点积累”,李如成告诉他,“但投资不一样,你一下子就能赚到制造业30年的钱!”

巨大的财富效应深深刺激了李如成。 2007年,李如成在喊出“百亿找项目”口号的同时,正式确立了雅戈尔服装、地产、投资“三驾马车”战略。

第二年,雅戈尔联合创立凯石投资,瞄准私募和PE。 仅2009年至2011年,雅戈尔就参与了苏宁电器、东方电气、华鲁恒盛等20余家上市公司的增发,并投资了多个PE项目。

李如成将纺织服装业务交给弟弟李如刚,将房地产业务交给公司副董事长蒋群,全身心投入投资业务。

“我赚了30年都赚不到的钱”,李如成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站得住脚的。

据Wind数据显示,1999年之后的22年间,雅戈尔的利润总额约为580亿元,股票交易等投资收益为雅戈尔贡献了400亿元的利润。 李如成“服装界巴菲特”、“裁缝之神”的绰号也由此而来。

同样让雅戈尔赚大钱的,是1993年进军的房地产。

尽管与资本市场的战绩相比,雅戈尔的房地产业务发展速度并不快,始终保持着区域性房地产公司的状态。 即使到了规模较大的2020年,其预售金额也仅为129亿元。 不过,2007年至2022年,雅戈尔房地产业务仍实现累计净利润超过168亿元。

然而,在房地产和股市大赚一笔的雅戈尔,确实如李如成所说,服装业务停滞不前。

03

年轻就是老

2019年4月,雅戈尔发布公告:

“公司拟对发展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服装主业的发展,除战略投资并继续履行投资承诺外,公司将不再进行金融股权投资投资非主业领域,同时房地产也被定性为唯一副业。

虽然一再波动,但宣布剥离投资业务或多或少意味着雅戈尔想要向主业靠拢的信号。

到了2021年,这个信号将会越来越明显。 李如成甚至在《致股东信》中反思自己:多元化、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对是错? 雅戈尔多产业经营还能维持多久?

曾对批评不屑一顾、生硬回答“什么是主业什么不是主业,赚钱才是我的主业”的李如成似乎已经动摇了。

他后来反思:当时他觉得海外媒体插手,但现在回想起来,他的批评还是很有道理的。

事实上,在永派服装巨头中,李如成对于服装主业并不是最狠的。

与他竞争老大的杉杉郑永刚曾在早年尝试多元化时表达过自己的态度: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老大是一件非常卑微的事情。

与“赚钱为主业”的李如成相比,郑永刚精神更高。 他最大的向往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国际化的企业家”。

1989年随杉杉出道的郑永刚,用了31年的时间投资、做偏光片、做锂电池材料。 他只是与服装“划清了界限”。 2020年5月股东大会上,杉杉股份变更名称,“杉杉股份”变更为“杉杉股份”。 变更为“杉杉锂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与郑永刚不同,太平鸟的张江平和雅戈尔的李如成都接触过剪刀,做过裁缝。 这样的经历很可能会让他对服装产生感情,并且更难以割舍。

虽然屡次摇摆,但李如成依然没有扔掉身上的衣服,依然抓住一切机会,将事情做大。

早在2010年,面对大众服饰自由化、休闲化的趋势,主打商务正装的雅戈尔推出了针对年轻人的时尚品牌GY。

2016年后,时尚成为雅戈尔的关键词。 李如成不仅开始打造多品牌时尚体验店,还重塑了饱受诟病的“土味”服装,并宣布投资100亿元启动科技创新战略,瞄准时尚坐标服装行业的。

当时,100亿元是雅戈尔三年净利润。

2019年,雅戈尔开启新一轮改革。 从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到选择年轻一代艺术家熊紫琪作为代言人,再到合作运营或收购运动、潮流品牌,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吸引和留住年轻人。

2019年,雅戈尔研发费用超过8491万元,同比增长82.94%。

但主业与副业之间的来回摇摆,仍然让这些努力显得不够。 雅戈尔的服装业务也显得不够强劲。

被寄予厚望的GY表现不佳。 2018年前三季度,其营收为3291万元,占服装营收比例不足1%。 它最终被关闭了。 李如成给出的理由是“竞争激烈,毛利率太低”。

更糟糕的是,十二年来,雅戈尔的服装业务几乎停滞不前。 早在2009年,雅戈尔服装业务收入就突破69亿元,但到2021年,雅戈尔服装业务收入将达到68.21亿元。 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略有下降。

与朋友相比,雅戈尔也被抛在了后面。

2012年,海澜之家营收13.68亿元,仅为雅戈尔同期服装业务营收的30%。 但到2021年,海澜之家的营收将是雅戈尔服装的三倍以上。

就连曾经占据市场第一的西装、衬衫也被超越。

2021年,雅戈尔品牌西服收入12.05亿元,海澜之家收入12.82亿元。 销量差距更大,前者为83.45万套,后者为532.2万套。

同期,雅戈尔品牌衬衫实现营业收入17.81亿元,海澜之家衬衫产品收入21.89亿元。

知乎上,“如何评价雅戈尔品牌”的帖子吸引了众多网友的解答。 其中,有网友提到“雅戈尔在我父亲这一代确实很有影响力”。

04

浪子回头不回头

2018年,雅戈尔投资建设的普济医院开工,李如成对其寄予厚望。 他表示,“普济医院一定会打造成一个好的医疗平台,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当然,他没有说的是,在大健康产业的趋势下,雅戈尔可以通过医疗和养老的结合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然而,随着雅戈尔专注于主业,普济医院最终成为弃儿,但捐赠的消息却引起轩然大波。

图片[3]-拿着“不务正业”赚到的400亿,他要做衣服-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互动平台上有投资人直指李如成:“作为大股东,你钱多钱多,每年分红近十亿,你心中有天下,回馈宁波。”但我们只是几万普通人,没有能力和你们一起做慈善。” 。

有投资者甚至建议大股东先收购宁波医院,然后以个人身份捐赠。

迫于压力,雅戈尔在公告发布一周后撤回了捐款。 2023年3月17日,雅戈尔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医院捐赠流程已停止。

虽然大健康产业的剥离并不顺利,但李如成回归主业的心似乎越来越强烈。

李如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金融投资的风险很大,但服装是一个可以永远持续做下去的行业。一件一件卖衣服,更稳更稳“长”。

除了这个大背景外,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机制的变化也让雅戈尔远离了“赚钱为主业”的道路。

2019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持有的股票即使没有出售,无论是浮亏还是浮盈,都需要计入利润表。 对于曾经持有数十只股票的雅戈尔来说,每只股票都可能是扼杀利润的黑天鹅。

时代、环境、现实,留给李如成的摇摆空间越来越小。

然而,曾经被老牌服装巨头瞧不起的服装主业,随着消费者民族自信心的增强和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崛起,迎来了第二春。 他们对于国产品牌越来越认可。

2022年以来,雅戈尔动作频频。

当年9月,雅戈尔旗下度过孵化期的MAYOR和HART MARX两大品牌分别在南京和上海开设首店。 此后,雅戈尔宣布将在全国建设30家时尚体验馆,尝试通过线上推广、线下体验、直播等方式丰富应用场景。

沿着“世界一流时尚集团”的道路,李茹规划了雅戈尔下一个30年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展和创建5-10个自主品牌; 第二步是收购并与5-10个国际品牌合作; 第三步,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大营销平台,最终打造时尚帝国。

在李如成的办公室里,摆着三块展板,上面展示着世界三大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开云集团和路威酩轩集团的所有子品牌,以及相应的营收和利润。

闲暇时,李如成常常坐在展板对面,默默观看。

在服装界,雅戈尔能否重回王者还是个未知数。 历史上很难评价其多元化举措的成功或失败,但至少它活了下来并且活得很好。

开开、银湖、天坛,这些曾经的“中国名牌”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与同时代的品牌相比,雅戈尔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幸运了。

参考:

[1]《2007-2008年公司锦标赛》吴晓波

[2]《雅戈尔的非凡崛起》苏一博

[3]《李如成:改革开放道路不可逆转》浙商头条

[4]《李如成:年轻力壮》东南财金

[5]《李如成:雅戈尔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中新社

[6]《永派服饰的命运与野心》《财经无忌》

[7]《A股股神雅戈尔火了》温州商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