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附加费用却很大。 互联网末端怎么能变成贷款呢?

最近,不少年轻人表示,打开几乎任何类型的App,最后的广告都会引向贷款广告或贷款超市。 他们不禁感慨:“互联网的终结就是借贷。”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APP通过提供一个月会员、手机充值、洗衣券、打车等优惠,引诱用户填写个人信息,甚至支付一定费用,开通网贷服务或保存信息。优惠券作为诱饵。 人们甚至全程被蒙在鼓里,等到提醒还款时才发现上当。 还有的以“免手续费”、“低利率”为诱饵,最后再加上各种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等费用,推高贷款成本。 此前,国家已出台相应措施,对贷款过度营销风险进行警示,但仍有部分平台顶风作案。 专家表示,最好单独跳转到金融服务,避免在同一平台进行日常消费和金融借贷操作,以免诱导用户。

小恩小惠频繁投放贷款广告作为诱饵互联网应用

图片[1]-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附加费用却很大。 互联网末端怎么能变成贷款呢?-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前不久,电视剧《飓风》在网络爆火,需要充值成为VIP会员才能在爱奇艺平台观看。 “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送一个月的VIP作为礼物,点开一看,原来是做小额贷款业务的,一个月的VIP值20多元。”大学生小李说。学生。

北青报记者发现,点击上述“免费获取VIP 1个月”按钮后,会随机跳转到豆豆钱、小贷贷等贷款平台页面,如果想要领取的话,必须先通过爱奇艺活动入口,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和电话申请信用额度,然后下载相应的贷款APP,通过其客户端完成第一笔贷款后才能使用。

网上有用户表示,在尝试借了100元后,由于某种原因仍然无法获得VIP,但当他们想要还款时,却发现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还清贷款,而且还款时间还很长。就是126元。

另一位用户小张在使用滴滴打车时,也发现应用程序中有“关注和礼貌”的活动。 “本以为关注公众号就可以抢到出租车票,毕竟8元券只有两张,但最后发现需要‘激活额度’,即填满“在我自己的信息里,让对方做一下贷款评估,我才能拿到。这是一张16元的优惠券。” 她说,点击后,她填写了个人信息,并弹出刷脸登录的提醒。 人脸识别后,她收到了滴滴舒客的短信,提醒她已开通5.41万元的贷款额度。 ,并附有点击提现链接。

小江说,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说可以充值200元话费49元,于是他点进去想要充值话费,并在填写个人信息后付款。 第二天,他收到一条短信,告诉他需要下载另一个应用程序才能享受这项服务。 “我查了一下,发现是一个贷款平台,而且有很多投诉记录。”

刚参加工作的小尤还记得,2022年春节期间,百度发布了集卡奖金奖励活动。 参加活动后,他收到短信称,“恭喜获得优质新用户日利率0.02%的贷款优惠券……立即享受优惠券:借1万日利息仅需2元”请戳……”小游点击查看详情后,成功显示了“你有钱可以花”的字样。 “我没有填写身份证信息,直接通过杜小曼软件中绑定的信息申请的。” 小尤表示,他没有使用贷款,但他已经有了相应的金额,他很担心这会影响他的征信,目前还不能取消这项服务。

优净是一款互联网自助洗衣产品。 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引进了该软件。 用户可以使用该应用程序支付自助洗衣和吹风功能。 但也有不少学生抱怨:“广告太多,轻轻一抖就莫名其妙地跳到其他应用”、“用了折扣还得跳到其他地方签合同”,更有人呼吁它是一个“广告模拟器”。 并质疑它是否在吸引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提前消费。 北青报记者发现,除了首页上可以通过摇一摇重定向的促销广告外,主界面中央和顶部滚动显示的是“开学32洗衣券”和“66限时元洗衣券”等活动,只要点击,立即跳转到微信小程序“微众银行We2000”,上传一系列即可获得上述优惠券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手续。 在这个接收过程中,实际上开通了微众银行的数字账户,提供消费支付、理财、贷款等多种账户服务。

有消费者表示,今年申请贷款时,被提醒征信系统中有两条消费贷款额度尚未结算,但转念一想,自己并没有贷款。 当我看到贷款日期时,我想起我用的是苏宁分期24期购买的手机,实际上在信用报告中反映的是消费贷款。 他表示,“各种APP贷款、分期付款没有提示,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得到信用查询,所以要小心!”

从长视频、到打车、到洗衣服……北青报记者发现,市面上常用的软件有50款,涵盖衣食住行各个品类,且大部分都增加了贷款功能。 有自营持牌机构提供的服务,也有类似于“贷款超市”的代收服务。 这些服务不需要大量的手续和繁琐的申请条件,只要消费者简单地在应用程序上申请,真金白银就会到账,这让借钱似乎成为一件容易的事。 其中一些广告出现在平台主页的显着位置; 有的隐藏在一些福利、红包之中,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用户使用; 有的还会展示贷款信息广告,方便消费者直接接触第三方贷款产品。 也许随着“本次订单立即减xx元”、“免费一个月会员”等优惠的出现,稍不留神,就会绑定一份稳定持久的贷款“合作”关系与平台。

服务费、手续费、保险费、贷款还款不仅仅是利息

图片[2]-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附加费用却很大。 互联网末端怎么能变成贷款呢?-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从“借条”、“拿去花”到“信用贷”、“商人贷”,种类繁多,20万到200万的金额也相当高。 “借钱”的承诺如此专业、便捷,让一些年轻人不禁感叹:“借钱太容易了,给我一种不用还钱的错觉。”

事实上,一些年轻消费者对这些小额贷款的风险并没有概念。 有的表示根本不知道其中的风险:“一看是大平台,利率低,我就填了信息,试用了一下,结果就被强制付款了,还不让我付款。”一口气还清。” 会上,征信不解:“如果交10元,可以减9.9元,这个贷款是我拿出来的,之前我也迷迷糊糊地拿出过一些贷款,后来征信显示,我有27家贷款公司的贷款,可我以前没做过这么多吗?” 还有人被蒙在鼓里:“网上填完信息后,我不知道自己申请贷款成功了,没有给我发短信就把钱打过去了。对不起,花了差不多的时间。”一个月前我被告知需要还款”……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消费者反映最多的是以“低息”甚至“免息”为噱头,其背后隐藏着服务费、保险费、担保费、手续费等高额费用。费用。

有用户表示,自己在携程支付时,App使用默认支付方式诱骗自己点击分期。 服务费的具体费用隐藏得很深,误导了自己。 “最后我发现,如果我借4万元一年,总共利息是9369元,其中3203元是服务费,感觉相当高。”

有用户表示:“我在潇湘优品上分期支付了2.5万元,平台向我收取了2700元的担保费,但贷款前我对这个费用不太了解,而且平台的标识也不明显。” 还有人表示:“2021年,我在阳光保险借了4.5万元,分期12期后,发现每月还款额里还有360元的保费,投保人是我,但受益人是不是我,我不需要。这个保险?”

不少年轻人表示,刚开始借钱时,屏幕上“理性借贷、合理消费”的台词,对于花哨介绍贷款内容的屏幕来说,似乎没有任何作用。 有用户事后后悔:“钱都到账了,却发现多了那么多额外费用,不想也做不了。提前还款的利息和各种费用都是很多钱,这不是骗人的吗?

小贷公司为什么喜欢用APP来吸引流量?

图片[3]-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附加费用却很大。 互联网末端怎么能变成贷款呢?-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我们做渠道业务已经三年多了,作为一个平台,渠道方有大量自己的用户,所以会有变现的考虑。所以他们通常会做一个‘钱包’入口,也就是“设计成贷款超市,我们只是行业的参与之一”,一位在小贷公司从事获客和增长业务的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我们和平台有两种合作,一种是一是信息流广告,就是可以刷卡的视频、社交媒体等;一是与APP的业务合作,在‘我的’这些APP中,会有固定资源的合作。”

他表示,“与平台的结算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种是CPA,按行为付费,即用户授予信用,需要支付通道费;另一种是CPS,按行为付费”交易,也就是用户借贷,成本比较高。”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虽然应用内的广告是获客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最终的转化并不是很高。 ,顶多激活信贷,但最终贷款成功的不多,不超过10%,但投诉也会很多。 我们还是喜欢一些搜索广告,用户总是有主动搜索贷款服务的需求。” 消息人士透露,在这些应用程序上投放广告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一些大型机构现在正在尽力遵守规定,因此要求他们在进入之前支付数百万元的押金。

财经评论员郭士亮认为,互联网的终点是借贷,或许可以利用大数据更准确地获取用户信息,更准确地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 借款也是变现最快的方式,潜在利润非常可观。

北青报注意到,物流平台满帮集团自2020年入市放贷以来,2022年净利润4.12亿元,小额贷款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表内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9%。 而浙江四家上市小贷公司之一的宏丰小贷,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8903.77万元,其中净利润5050.36万元,净利润率超过56%。

有业内人士也透露,经过早年P2P平台的雷雨之后,很多年轻人其实还是有实际的贷款需求的。 传统金融渠道贷款资质要求高、审核慢。 而日常活跃度高、大数据分析的APP可以让平台更容易精准获客,迎合年轻人的需求。

郭士亮表示,贷款需求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尚没有银行贷款门槛的用户的需求,而小额贷款可以满足很多用户的需求。 然而,贷款机构发展迅速,始终是一个赚取巨额利润的行业。 不理性的借贷行为会影响用户的个人前途和发展命运,借贷行为仍需理性。

“借贷类APP越来越多,因为金融是APP流量变现的理想方式。互联网思维是先有流量,再考虑变现。但流量变现的渠道虽然很多,但很多渠道的路还很长。对于紧急套现来说流量APP不是好办法,但嵌入金融更快,将一些金融公司的贷款或支付功能嵌入到APP中,可以吸引金融产品,还可以通过销售金融产品获得渠道收入。 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

国家警告部分平台仍存在贷款过度营销风险违法行为

图片[4]-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附加费用却很大。 互联网末端怎么能变成贷款呢?-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事实上,国家层面早就注意到营销贷款过多的问题。 早在2020年12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提到:“一些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消费场景、贷款或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的过度营销,诱导过度消费。” 会上,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表示,要关注实体经济降费降利新形势:大型互联网平台向金融机构收费收取客户指导费或信息服务费,推高融资成本。 例如,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收取约6%-7%的客户指导或信息服务费,而银行实际贷款利率为4%-5%。 整个实体经济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大型互联网平台占了很大一部分。 此外,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还收取6%-7%的费用。

2020年底,《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发布,督促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规范股权管理、资金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依法收集、使用客户信息,不得诱导借款人过度负债。 单户自然人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且不超过近三年年平均收入的1/3,两者较低者为最高贷款额数量。

国家也出台了相关规定,提醒用户注意过度借贷带来的风险。 例如,银保监会官网发布的《关于谨防网络平台过度借贷的风险提示》强调,部分网络平台为了获取大量客户,利用各种线上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以诱导过度放贷。 此外,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单方面强调低日利率、免息期、零息分期等优惠条件。 不过,所谓“零利息”并不意味着零成本。 经常会有“服务费”和“手续费”。 此类产品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可能会很高。

种种举措表明,目前监管正在不断引导和规范,防止网络平台诱导过度放贷,同时提醒用户加强自我风险防控。 但仍有一些平台逆风作案。

易观金融行业高级顾问苏小睿表示,随着借贷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以及移动流量的逐渐见顶,借贷客户面临着比前几年更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一些贷款机构尝试通过场景和渠道的合作来拓展客户。 相关要点如下:一是不得夸大陈述,不得采用欺诈性、误导性的宣传手段;二是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的金融营销推广,不得影响他人正常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金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 第三,此前监管指出,大型互联网平台的分流费用为6%-7%,推高了借贷成本。 利率需控制在年化24%,需关注此类借贷产品的实际利率。

她表示,各种App打着“送会员”“送优惠券”的旗号诱导用户借钱,这确实会让部分用户“入坑”。 投诉网站上的此类案例并不少见。 主要情况如下:一是自动检查信用支付选项,如“XX月付”等产品,让用户来不及反应; 其次,用户有权选择但不明确需要单独还款的支付选项,或者使用肉眼难以阅读的小字符和其他隐藏的条款和条件来迷惑用户。

苏晓锐表示,金融业务通过非金融生活场景获客已成为当前趋势,也是金融行业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的体现,但一些风险点需要重点关注。应注意:一是明确金融营销过程中各方权利和责任,防止贷款机构利用持牌金融机构诱导消费者。 二是网页广告、App广告中应设置关闭、跳过等按钮功能供消费者选择,切不可强行通过“霸屏”强迫消费者浏览、点击,三是构建“防火墙”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防止个人信息被非法转售的潜在风险。 此前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指出,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不得以欺诈或者误导的方式进行营销; 《意见》规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以下重要内容,包括贷款产品年化利率、金融消费者应承担的费用和违约金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信息。金融消费者决策等待。

专家:平台误导性言论涉嫌诱导贷款建议单独跳转至金融APP

图片[5]-以小恩小惠为诱饵,附加费用却很大。 互联网末端怎么能变成贷款呢?-首码网-网上创业赚钱首码项目发布推广平台

“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大多拥有自己的金融牌照或借贷业务,有时也会引入一些中小型平台。虽然利用流量变现,或者基于流量做金融业务并没有错,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借贷服务具有诱导欺诈的性质,比如很多长视频平台都会开展“免费领取1个月会员”的活动,想要顺利领取,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选择分期付款、贷款等。”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

刘院长认为,利用这些“伎俩”或以低息或无息为噱头诱导用户借款,可能存在虚假诱导或欺骗行为,可能侵犯用户个人隐私。 “虽然流量变现、提供金融服务都没有错,但确实存在太多隐藏问题需要解决,需要相关部门监管。”

刘兴亮建议,做金融业务的APP平台应该进行一些整改。 一是要明确说明如何享受一些优惠活动,不要刻意诱导或进行虚假宣传; 其次,贷款服务的利息和贷款平台要明确标明,如果需要跳转到第三方平台,必须得到用户的同意,不得诱导用户低价借钱。甚至没有兴趣。

“总之,互联网平台可以打广告,可以使用流量收费,但每一步都必须让用户明明白白、自愿消费,而不是作弊。” 刘兴良说道。

郭世良也认为,从消费者角度来说,理性借贷非常重要,贷款广告还是需要理性对待,尤其是年利率水平,是否触及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红线。等,都会影响未来的个人借贷成本或违约风险。 如果不是紧急或必要需求,最好减少借贷频率,理性操作。 监管层面需要密切关注网贷公司的利率、是否符合合规要求,并尽力呼吁消费者理性借贷和消费。

【#315青读#你来爆料,我来曝光】即日起,北青报半梁财经推出3·15专项预案,向社会公众征集线索,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舆论引导,为消费者发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我们将根据大家提供的线索进行约谈调查,揭露消费陷阱,共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突发新闻请私信微博@半两财经

您还可以将线索发送至电子邮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文静 实习生 Angel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赞赏 分享